与业务工作紧密衔接,增强党建工作实效性
发布日期:[2011/1/9]
基层党组织是党和学校各项方针政策的具体组织者和实施者,是学校党委和广大党员群众联系的纽带和桥梁,担负着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学校各项工作及实现学校建设目标的重要责任,是党在高校全部工作和执政能力的基础。如何适应时代要求,创新工作机制,提高党建实效,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监督保证作用、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如何进一步密切党政、党群关系,引领先进,维护公平正义,整合创新能力,促进高校的和谐发展,都是新形势下基层党组织的新课题。
一、影响高校基层组织党建工作实效性的因素
随着经济社会的转型和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的推进,国内外各种思潮相互激荡,人们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和价值取向发生了不同层次的变化,基层党组织党建工作呈现出明显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基层党组织作用的发挥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减效”甚至“失效”的现象,究其原因,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市场经济不完善的条件下形成的负面影响加大了基层党建工作的难度
随着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和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一部分人在思想上由原来的政治高于一切的极端,走到了经济高于一切的极端,拜金主义盛行,个人利益至上,享乐思想膨胀,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动摇,给党员教育的开展增加了难度,面对市场经济的冲击,一部分党员的思想发生了变化,高校对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如何与之相适应,却显得准备不足。因此,基层党组织在领导本单位的思想政治工作和教育管理工作等方面,呈现出明显的滞后性。
2、经济全球化带来的负面影响使基层党建工作面临严峻的挑战
经济全球化为发展中国家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但一些西方国家利用他们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全力推行“西化”战略,千方百计将他们的意识形态“倾销”到我国,严重地冲击着部分党员的思想意识,动摇着其社会主义信念。
3、网络发展的消极因素增加了基层党建工作的难度
随着网络的普及,社会的各个层面正在发生着急剧的变化。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的出现在为基层党组织党建工作提供快捷便利的工作平台,增强党建工作时效性和实效性的同时,也带来了思想上的消极影响。长期接触互联网,很容易受到网上隐含的意识形态的影响,从而导致部分党员道德判断力削弱,先锋模范性缺失。
4、基层党组织的工作内容、方法及队伍状况与强化基层党建工作的要求不相适应
首先,传统的基层党组织工作内容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在高等教育从精英化向大众化教育转变的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使高校利益矛盾、事业矛盾,人际关系矛盾等诸多矛盾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复杂性,加上观察分析问题的角度、评价事物的标准亦每每出现新的变化,部分党员往往因此而困惑、疑虑、无所适从,甚至彷徨痛苦。而与此同时,高校面向众多领域的实际情况,难以出高价值的成果,难以满足学生和家长的求学期望等等。因此,以往基层党组织定位不明确、“行政为主、总支为辅”的思想观念和工作内容不再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工作实效性的发挥。
其次,基层党组织党建工作的方式还有待进一步创新。当前,基层党组织活动内容单调,多以组织生活为主,而组织生活又以学习文件为主,党组织活动缺乏活力,活动形式缺乏创新。同时,一些党员的思想中还存在着两种片面的认识:一种观点认为党建工作的效果如何,在于内容本身,与采取何种形式无关;二是在党建工作中,看不到内容的决定作用,一味的搞形式,片面的追求轰动效应,这些都是造成基层党组织党建工作实效性缺失的原因。
第三,基层党组织的队伍建设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开放的社会和变革的机制要求高校党务工作者的思想观念更加的开放和理性,但是部分基层党务工作者对组织的依赖意识较强,不能够及时研究新情况、新问题,难以发挥队伍的先进性。加上教职工在高校生存与发展的压力较大,许多高校未能对党务工作者的待遇(如聘岗、工作量核定、职务变动等)进行明确肯定,存在着教师党员不愿意在支部任职,尤其不愿意担任支部书记。对于担任党支部书记的教师党员,多数是教学科研的业务骨干,在对待业务工作和党建工作上存在“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
二、以业务工作为抓手,增强组织党建工作实效性
基层党组织的党建工作要做到切实有效,必须对当前的新形势有透彻的了解,特别是要对党在新时期的路线、方针、政策有较好的把握。必须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党的先进性建设为主线,以党员思想理论教育为重点,以创新活动载体为手段,贴近服务中心,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党建工作的实效性和影响力。
1、明确基层党组织工作的地位和作用,是增强其工作实效性的前提和基础
要克服否认党组织工作的“无所作为论”和夸大其工作的“至高无上论”。当前,对高校党委的定位比较清楚,是“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但对院系级党组织的定位未作明确规定,多数情况下,院系级党政关系的处理在一定程度上依靠主要负责人个人的素质和理解。因此,要进一步明确院系级基层党组织和行政的关系,明确其工作责任和权限,明确党组织在院系教学、科研、管理等工作中发挥什么样的作用,知道哪些是“自己的田”,哪些是别人的“地”,真正形成党政之间既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又密切配合、相互支持的工作局面。克服就党务论党务的倾向,把党组织工作与教学、管理、学术研究和专业建设衔接起来,形成以党建工作带动教学、科研、管理工作的新局面。
基层党组织在本单位处于政治核心地位,首先它必然要在政治方向和政治原则方面发挥引领和指导作用。一是把握着本单位各项工作的政治方向,从而使各方面的工作符合党的路线、方针和国家政策的要求。二是在事关党和国家的重大决策,事关学校的重大决定,事关本单位的重大工作部署,以及事关师生群体的切身利益上坚持原则,抵制一切违背原则的做法。其次,基层党组织在党建工作中起协调作用。协调本单位领导班子内部各种关系、协调领导成员和广大教师之间的关系、协调师生之间的关系、协调本单位与不同部门之间的关系等,这种协调作用是其它组织所无法替代的,也是基层党组织发挥实效性本身的一种政治优势。再次,基层党组织在党建工作中起保证和监督作用。一是在政治方面保证和监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本单位得以贯彻执行,以及保证本单位的各项决策要符合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二是在思想方面,基层党组织应坚持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保证使全体师生党员在思想上同学校发展目标和学校党委保持一致。
所以,基层党组织要充分认识自身的地位与作用,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探索新时期党建工作的途径和方法,才能有所作为,产生新的生命力。
2、创新基层党组织的工作方法,是增强其党建工作实效性的关键
坚持用先进的思想和科学理论改进基层党组织的工作方法是增强党建工作实效性的关键。首先,要增强党建工作的针对性。应紧密贴近党员的思想实际,面对现实、找出焦点、抓住热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在发挥政治作用的过程中,着重教育引导党员从自己身边实实在在的变化看形势,从长远发展角度看形势,在大环境下看形势,既要重视现实和具体困难,更要看到变化发展,看到美好的前景。通过正确引导和有针对性地解决党员的思想问题,使他们对当前形势有正确的了解,消除认识上、思想上的困惑和心理上的不平衡,保持良好的心态,使基层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更好的发挥。其次,重视信息技术应用,克服基层党组织党建工作的滞后性。网络的出现使党员教师获取知识、交流信息更加便利快捷,院系党组织可以在网上设置党建专栏,结合中心工作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征询意见、探讨工作,开办学习园地,表彰先进典型等等,利用网络阵地吸引大家的注意力,积聚集体智慧,以达到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目的。还应积极推进党建工作信息资源库的建设,把深奥的教育理论转变成具有时代特点、有较强感染力和影响力的精神实体。再次,改进基层党组织的工作方法还应该积极探索“支部建在班上、教研室和研究所里”的工作模式,使党建工作渗透到业务领域,与教学科研密切结合,形成政治和业务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增强党建工作的实效性,实现院系党建工作从过去的以“纵向为主,横向为辅”的垂直型基层组织体系向“纵横交错、全方位、全覆盖网状结构”的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方向的转变。
3、加强基层组织干部队伍建设,是增强其党建工作实效性的保证
基层组织干部队伍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院系的发展,影响基层党建工作的实效性。工作要上台阶,队伍就应上层次、上水平。
首先,应从教学、科研、院系管理的目标、任务和发展方向出发,本着“从事到人”、“从方向到人”的原则,充分考虑年龄结构、职称层次、近期远期等因素,科学合理的组织队伍,使各类队伍都能够达到优化组合。
其次,应努力使基层组织干部认识到:新时期党员及干部的合格标准是一个动态概念,人员的优化组合是一个竞争机制,要成为一名合格者,必须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和竞争力,否则就有可能被时代潮流所淘汰。同时,基层党组织还应会同行政部门制定相应的制度和措施,坚决实行工作聘任制度,严格执行用人标准,维护公平,以组建精良队伍为基础,保证业务工作目标和党建工作目标的顺利实现。
再次,为提高党建工作水平,要求基层党组织必须把握最新教学、科研动态,发现和培养优秀人才,提高优秀人才的浓度,形成一支精干的骨干队伍,是基层党组织抓好队伍建设的重要环节。应注重发掘优秀人才,通过改善生活待遇等方式培养优秀人才、吸纳优秀人才,以一支高质量的骨干队伍为依托,在竞争中掌握主动权。还应发动鼓励青年工作者勇挑重任,冲向教学、科研、产业第一线,同时要创造条件让他们进修、深造,以不断提高素质和能力,这样基层党组织的工作才能充满活力,从而提高工作的实效性。
4、培育和谐院系文化,是增强基层党组织党建工作实效性的外部条件
和谐院系文化是指院系内的各要素处于协调稳定、相互依存、健康发展的状态。增强党建工作的实效性必须注重培育和谐的院系文化。和谐的院系文化不仅为教学工作的顺利展开提供外部环境而且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广大师生党员健全的人格和身份认同感,从而在本质上提高基层党组织党建工作的实效性。
院系文化是高校校园文化的核心内容,建设和谐院系文化,基层党组织应注重培养和谐精神、倡导和谐理念,引导师生用和谐的思想认识事物,用和谐的态度对待问题,用和谐的方式处理矛盾,做到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和谐相处。应坚持以人为本,引导大家全面正确地对待各种矛盾,既不回避矛盾,也不渲染矛盾、激化矛盾,善于用人们接受的方式缓和矛盾、化解矛盾,从而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通过和谐文化的熏陶,使基层党组织的党建工作多一些科学民主、多一些大气包容、多一些理性宽容。反过来,受和谐文化熏陶的基层党组织又进一步推动院系和谐文化建设,从而形成基层党组织和和谐院系文化建设的良性互动,良性循环。在院系整体层面上营造出一种积极向上、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人文氛围。昨天在中央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总结大会上,明确提出各级党组织开展创先争优活动,高校党组织更应该先走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