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思政课】科技让冬奥会更精彩
在北京冬奥会主媒体中心,一块巨大的屏幕引人注目。依托云技术,身处不同地区的人们可以在屏幕上实现沉浸式互动。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表示,中国的数字科技在奥运会数字化转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云技术等使奥运会技术标准达到新高。本届冬奥会的数字化水平前所未有,让更多人参与到奥林匹克运动中。
云技术在主媒体中心的应用,仅是北京冬奥会办成“科技奥运”的一个缩影。从“硬核”赛事场馆到赛场内外各种“黑科技”的广泛应用,无不体现出北京冬奥会的科技含量。
科技创新贯穿在北京冬奥会的场馆建设中。通过技术攻关,北京冬奥会的竞赛场馆“科技范儿”十足。位于国家游泳中心的“冰立方”,通过装配式快速拆装和调平动态监测技术,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既能运行水上项目又能运行冰上项目的“双奥”场馆。首钢滑雪大跳台研发了正四面体的模块及正四面体连接节点,实现不同比赛的赛道剖面转化。国家速滑馆“冰丝带”采用的是目前世界上跨度最大的单层双向正交马鞍形索网屋面。国家雪车雪橇中心赛道长度大、落差大、弯道多,通过技术创新解决了赛道精度和温差控制难题。正是拥有高科技含量的场馆,为北京冬奥会赛事的精彩进行奠定了良好基础。
北京冬奥会在低碳场馆、低碳能源、低碳交通等方面开展了完整的碳中和实践。国家速滑馆、五棵松体育中心等场馆采用二氧化碳跨临界制冷系统,冰面温差控制在0.5摄氏度以内,碳排放量接近于零;场馆利用冷热联供一体化设计对制冷余热进行回收利用,能效提升30%—40%;奥运会历史上首次实现全部场馆100%绿色供电、大批氢能汽车投入使用。绿色技术广泛应用,实现环境保护与体育发展相互促进,为奥运会带动绿色发展树立标杆,为各种国际体育活动提供范本,同时也契合支持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议程,有利于引导民众践行低碳理念,这无疑是北京冬奥会的贡献之一。
随着北京冬奥会赛事开启,人们发现5G信号覆盖到所有冬奥会场馆和连接场馆的道路,为丰富媒体传播方式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具有自由视角、云端互联等特性的高科技产品和技术,为观众观看赛事提供了更多选择;在短道速滑比赛中,超高速4K轨道摄像机系统的应用让比赛更具观赏性,也让比赛更加公平。正是前沿科技的应用,更真实、精准地记录下运动员竞技的精彩瞬间,向世界呈现了无与伦比的视觉享受,展现冰雪运动的特有魅力。
相比于过往的国际体育赛事,世界各国运动员、媒体记者纷纷在社交媒体上分享赛场外的新奇体验,各国网民踊跃互动,气氛热烈,这也成为北京冬奥会独具特色的佳话。
在北京冬奥村入口,借助“智能防疫员”的启用,人员进入无需摘掉口罩,一秒内便可完成身份识别、智能测温等8个查验环节。北京冬奥会在历届冬奥会运动员房间中首次装备的“智能床”功能强大,可以对应不同的休息模式任意调节床的角度,可以全面照顾到运动员的脊柱,床垫中的记忆棉和智能传感器可以为运动员们提供按摩等服务,支持“零重力”模式,让人仿佛漂浮空中。北京冬奥会的“智能床”让各国运动员惊叹不已,拍摄的视频走红社交平台。
在北京冬奥会赛场内外,处处显现科技的魅力。机器人广泛应用于奥运村的后勤保障、赛场引导、物资搬运等各个领域。在北京冬奥会主媒体中心餐厅,智能化机器人变身大厨,可完成配菜、炒菜、上菜等工作,让人大开眼界。这也为人类探寻未来生活方式提供了灵感。
北京冬奥会不仅是一场全球瞩目的体育盛会,也是观察和感受中国科技创新的窗口。前沿科技在支撑绿色低碳、疫情防控、提升观赛体验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让全球共享北京冬奥会的精彩,这正是中国大力推进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云计算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成果的生动展现。
“科技奥运”“绿色奥运”注定成为北京冬奥会最亮丽的色彩,而北京冬奥会也注定成为世界更加深入了解中国的重大契机。中国向世界呈现一届简约、安全、精彩的奥运盛会,北京冬奥会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国通过科技创新实现经济社会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美好前景。